聽眾期望的是怎樣的實地錄音?

最近看了些實地錄音的各種網葉,便想稍微寫一兩句。有一部分是原來已有的。

一、

先說下我爲什麼想到做這件事吧。我很早便對錄音有興趣,初中時候老爸買了一箇錄音筆,我便拏到窗邊錄鳥叫,但那時便發現錄音筆音質似乎並不能令人滿意。初二,自己有了一箇飛利浦 MP3,附帶錄音功能,我便錄老師上課,錄同學起鬨,畢業前還讓每箇人說「我是某某某」兩年下來積累了不少東西,幸好都保存下來了,有了網易雲電臺弟 15—17 期那三箇初中的錄音。就這樣,我是一直喜歡錄音的。直到去了臺灣交換,有閒工夫來做其他事情,便買了 H2N,出去玩的時候順帶錄一些有了弟 5、6 期臺南和臺北的兩箇錄音。從臺灣回來後,喫土買了稱心如意的設備,財政赤字一直波及半年多後的今天。這些大槩是我這輩子自己買過的最貴的東西。Vic 說我可以把錄音當作副業,直接去找那些劇組就可以。但後來想了想,那不就是舉話筒的嗎。我的錄音事業能走到哪一步,我也不知道。

二、

什麼是實地錄音?我覺得可以先借用音樂的眼光來看待。音樂是一串具有相對關係的聲音,能夠在一段較長的時間中,講述一箇故事,牽動人的情感,激發人們高尙的情懷。那麼錄音呢?錄音是現實中的東西,它的美來自於現實中的美,它本身就具有畫面感和故事性。對於音樂來說,作曲者的原意與演奏者的詮釋缺一不可,而對於錄音,原材料的特質與錄音師的精妙安排同樣缺一不可。

實地錄音可分爲兩類:自然聲景與城市人文。對於自然類的,其主體是動物、花草、風、雨、雷;而城市類的,其核心與靈魂是。老輩琴家王華德先生經常把「琴者情也」挂在嘴邊,我也借用這句話,給我的錄音集取名「情形於聲」,這便是我的初心吧。情有兩方面含義:從原材料的特質來說,聲音體現受錄對象的感情;從錄音師的精妙安排來說,也能體現錄音師的態度與心路歷程。對於自然錄音,動物們的聲音、自然力量的聲音,本身就具有無須闡釋的美感,大自然的生生之㥁,就是最眞的情。我們要做的,首先是通過合適的錄音技術,極力還原人在聲場中感受到的本來面貌,其次要通過剪輯,體現出大自然的各箇側面。

對於城市類來說,如何體現在一方水土孕育下人們的性格、處事態度、價値觀,體現一座城市獨有的人際關係,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。我自認爲目前最成功的一箇錄音是 新發地,其中的每箇人都是活靈活現的:有箇買家想盡力少花錢,有箇買家是油膩的北京市井大爺,有箇賣家是率真的內蒙漢子,有箇賣家爲了生計,背井離鄕從廣西來到北京。聽眾能聽到每箇人的不同性格,想像著他們的長相,體會一番此前從不瞭解的生活場景。而對於沒有錄過成都,我總有執念。成都可以錄的太多啦,什麼茶館,春熙路,老巷,火鍋店。恐怕再過十年,能擺閑龍門陣的老人再少些,就不容易錄咯。

三、

實地錄音是與錄音棚裏的錄音相對應的槩念,更容易讓人想到戶外攝影。現在的問題是,錄音如何與攝影區別開?聽眾要聽的到底是什麼?攝影是非常直觀的東西,人們在一秒鐘內就能感受到一張照片的美。而聲音看不見摸不著,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雜亂無序的噪聲,這些有什麼好注意的。我想,與攝影相比最大的特點,其一,沒有實體的聲音更能引發人們的想像;其二,攝影是一瞬間的,而錄音是歷時性的。所以我想強調的是,剪輯是實地錄音的靈䰟。照片固然有後期,但對於錄音,剪輯就是錄音師賦予它生命的過程!一段長時間的錄音,大部分都是無聊的背景聲,如果我們原封不動截出來給聽眾,這能比催眠曲有用嗎?其次,錄音不對時間先後敏感,我們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錄了一堆素材,後期完全可以把不同片段打散,揉合在一起,而不用在意錄的時候的時間先後。這樣,聽眾纔能享受一段符合邏輯關係的聲音旅程。

國內玩田野錄音的屈指可數或許是我瞭解的太少,而大多都不能令我滿意。聲音是時間的蓺術,但他們的作品多是原材料,很少經過剪輯。聽眾爲何要浪費時間聽每天一遍遍在他們耳邊重複著的東西呢?

稍稍總結一下,我們分析了實地錄音的兩箇組成部分,在此基礎上知道了應該怎麼做。在前期,要儘量捕捉那些有特殊含義的瞬間;在後期,要通過精心的剪輯把這些特質呈現出來,貫通起來。我不㫷待我的錄音能有多大的震撼力,我只希望如果有知音察覺到了那些動人的閃光點,能在心頭微微一笑。